職場道路其實殊途同歸,無論怎么選只要不斷向上,總歸要向頂端邁進。至于走技術路線,還是管理路線,無非是在登頂的過程中選擇了不同的路徑。
走管理路線,上升到一定位置后,也要對技術有所了解;走技術路線,成為技術大咖,也會管理團隊。兩者側重點不同,卻也存在相同的地方。
見到過走技術路線成為一把手的人,也見到過走管理路線成為一把手的領導,哪條路都挺好,關鍵是結合自身的需求、特點找到那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路。
如何做出選擇,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考慮,一定可以開闊你的思路,找到最適合你發展的路徑。
從時間維度上考慮
職場生涯短短幾十年,“黃金進步期”就那么幾年,一旦錯過最好的進步時期,那么進步的上限就會被限制,年齡就是最大的問題。
1.短期進步快慢
走高速路,還是走低速,兩條路都可以到達目的地,區別在于一個可以更快到達,另一個卻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。
根據所在單位的不同評估哪條路可以讓自己進步更快?技術進步更快就選技術路線,管理提拔更快,那就走管理路線。
“成功要趁早”很有道理,如果錯過“黃金進步期”,哪怕選的路沒錯,也會因為時間不夠,失去登頂的機會。
退一萬步講,哪怕就是跳槽,你是公司高管跳槽,和基層員工跳槽,兩者之間談條件的籌碼存在很大的差異。
2.長期穩定程度
走高速雖然可以更快到達目的地,但也錯過沿途的風景。走低速路,走得慢了些,沿途的風景卻增加了自己閱歷、經歷。
如果沒有任性的資本,穩定發展大于一切。長期來看,雖然走得慢,但能走得穩。
走管理會接觸到亂七八糟的人和事,而走技術路線相對簡單很多,鉆研技術提升水平即可。道理很簡單,我們無法控制、改變別人,卻可以管理好自己。
個人認為,相比較而言,走技術路線的人更能經得住時間和人員變更的考驗,走管理路線相對而言變數更多。
從個人擅長維度考慮
“天不生無用之人,地不長無用之草?!泵總€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,如果選擇了不擅長的賽道,勢必會走更多的彎路。
1.不擅長導致的結局
每個人的擅長不同,發展的路徑也不同,可總有些人被別人的成功影響了自己的節奏。
明明可以靠技術上位,非要四處拉關系,結果技術沒搞好,關系也沒玩轉,最終耽誤的都是自己。
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,那就是“拖延癥”,不知道你是否發現,但凡自己拖延的事情,都是自己不喜歡,或者是不擅長的事情。
如果選擇了不擅長的事情,開始還能保持狀態,可時間久了很容易出現“拖延癥”,相比較而言,勢必落后競爭對手。
2.擅長帶來的好處
以前認為只要努力就一定會成功,可隨著閱歷的增加,逐漸發現天賦這件事很難講。
在自己擅長的方面,一天可以做好的事情,別人需要兩天甚至更長的時間,如果都付出相同的努力,那么距離不會縮短而是越來越大。
無論是走技術路線,還是管理路線,都能占據優勢,盤點自己的擅長,更適合在哪條路上發展。
賽道選對了,越走越快,賽道選錯了,處處是坎。
從自身特點維度考慮
1.內向的人選技術更佳
相對于內向的人而言,選技術路線可以有效的避免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。內向的人,要么是不善于表達,要么是不屑表達。
走管理路線肯定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溝通,內向的人會感覺更疲憊。
并不是說內向的人不能走管理路線,而是如果有選擇,走技術路線會更合適。
2.外向的人選管理更好
性格外向善于表達,或者說表達欲強,走管理路線肯定要與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,外向的性格,更容易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。
外向的人選技術也可以,只是需要穩定心態、情緒,耐得住寂寞,不能急躁。
相比較而言,外向的人能夠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優勢,在滿足表達欲的同時,也可以達到溝通的目標。
從職業發展角度考慮
作為職場人,應該要考慮到自己的職業規劃,不同的規劃,選擇方向存在巨大的差異。
1.過渡期講究短平快
如果現階段的單位只是作為職業規劃的過渡期,那就別猶豫,怎么樣快速提升自己,那就選擇什么。
無論是職位,還是能力,或者是技術水平,能夠快速見效即可,收效越快意味著過渡期越短。
就像趕路,在中轉站停留的時間越短,越早到達目的地。中轉站吃飯真的沒必要浪費太多的時間,快餐即可,不餓就好。
所以說,過渡期考慮問題的重點是快慢,選擇最快能見到效果的即可。
2.長期發展先穩再高
如果說想要長期發展,選擇時一定要慎重,要明白站穩是站高的基礎。雖說:“一朝天子一朝臣”,但無論誰上位都必然要用能人,是毋庸置疑的。
雖說人有親疏遠近,用“自己人”的幾率更大,但為了平衡各個方面的關系,哪怕不是“自己人”,也會得到重用。
無論是選擇管理路線,還是技術路線,都可能讓自己占有一席之地,關鍵在于憑借自身實力,哪個可以讓自己站得更穩,只有站穩腳跟,才有更進一步的可能。
無論是管理,還是技術都具備這樣的優勢,但個人認為技術路線相對更穩定,因為管理與人打交道的變數太多,而鉆研技術雖然難突破,但至少人為干擾因素較少。
寫在最后
行走職場,人們總以為做出選擇難,其實比選擇更難的是放棄,選擇確定的同時就會放棄其他,可比放棄更難的是別無選擇?,F實中,無論是技術路線,還是管理路線,不過是殊途同歸,從四個維度上考慮,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。
